作为中超联赛的冠军和亚军,上海海港和申花两队在亚冠赛场上的表现近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们近期在客场的大败出局,这一结果让许多球迷感到失望和不满,批评之声不断。这其中,“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观念再次被人们所提及。
从上海媒体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于海港和申花而言,能够在瑞士轮新赛制预赛阶段晋级16强,已经算是完成了任务。然而,考虑到目前中超球队的实力和财力,对于“冠军野心”的追求并不现实。在竞技层面上,球队当然要争取最好的成绩,但足球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竞技运动。
中超联赛的实力和影响力如何?中超俱乐部的实力如何衡量?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球迷们对此心知肚明。然而,仍有一些人将参加亚冠视为“为国争光”的道德义务,这种观点纯属无稽之谈。从法理上讲,除了国家队的赛事,俱乐部层面的洲际竞技并不等同于“为国争光”。无论球队表现如何,他们的主体都是中超联赛,而中超是一个商业单元,与意甲、德甲、西甲等联赛无异。
现在的亚冠已经取消了外援限制,金钱可以堆砌出全外援的首发阵容。然而,这样的虚荣心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反而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中超俱乐部在亚冠精英联赛中的表现并不理想,无缘八强。亚冠对于中超俱乐部而言,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消耗绞肉机,比鸡肋更让人无奈。
经济层面上的考虑也是不容忽视的。申花和海港参加亚冠所能拿到的奖金仅仅占其工资支出的很小一部分。与欧洲豪门俱乐部相比,如意大利的国际米兰,其进入欧冠八强所获得的奖金占其工资支出的很大一部分,这才是他们愿意参加多线作战的动力所在。对于中超俱乐部而言,多线作战的风险很大,涉及到球队阵容厚度、轮换制、伤病情况等诸多实际问题。
在人才储备层面,中国具有实力和水平的球员已经越来越少,加上年龄、伤病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很难支撑常态化的一周三赛。现实情况是,日韩的替补球员就能与我们的一线球员打个平手。因此,对于一个具有联赛冠军竞争力的球队而言,联赛和亚冠孰轻孰重,这是一个需要管理层和真球迷深思的问题。
在当前的形势下,具有联赛冠军竞争力的球队更应该审时度势,明白自己的定位和目标。联赛保级和杯赛单轮游或许是至少一半中超俱乐部的生存策略。对于有同理心的球迷来说,应该理解并接受这一现实。因此,亚冠名额的减少或许对于中超俱乐部而言是一种解脱。现在的亚冠可能只是个“鸡屁股”,并不是什么重要的赛事。
综上所述,中超俱乐部在面对亚冠等洲际赛事时,应该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实力和定位。不要被虚荣心所驱使,而是要为自己的投资者和球迷负责。只有这样,中超俱乐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