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观察:洛夫顿罚球线霸,为何仍显暴躁?

2025-03-27 18:32:00

上海男篮在与青岛的系列赛中遭遇了挫折,顶级大外援洛夫顿的连续两次技术犯规被驱离场,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这名球员在面对高强度防守时,解决问题的方式十分直接,那就是在内线制造杀伤。

随着对手对洛夫顿的防守越来越严密,他除了直接冲撞禁区外,其他得分手段逐渐减少。每当洛夫顿无法获得上罚球线的机会时,他就会频繁与裁判抱怨,希望争取到上罚球线的机会。这种情景在北京与上海一战中尤为明显,许利民教练对裁判的投诉指出洛夫顿有骗犯规的嫌疑。而在上海与辽宁的对决中,杨鸣更是对裁判强烈输出,但即便如此,洛夫顿在反击中仍能获得上罚球线的机会,这无疑增强了他的信心。

洛夫顿在过去8场比赛中获得了99次上罚球线的机会,这一数据在全联盟中位居第一。虽然此前四川核心外援萨姆纳的上罚球线机会更为突出,但自3月10日起,这名外援因故高挂免战牌。相较之下,外界曾关注的南京小外援戴维斯在过去的两场比赛中虽然也获得了不少罚球机会,但在面对强队如广东、浙江时,他的上罚球线机会相对较少。反观洛夫顿在第三阶段的8场比赛中,几乎以断层级别的优势领先其他外援。

那么,为何洛夫顿会如此暴躁呢?随着联赛的深入,第三阶段已经进入冲刺阶段,队伍中的一些核心球员如布莱德索、王哲林、李添荣面临伤病困扰,这使卢伟对洛夫顿的依赖程度达到了新高。以往球队的1-5号位挡拆战术不再常见,当球队的挡拆和牛角等战术无法有效执行时,最有效的战术就变成了洛夫顿持球单打。

这名小胖子球员在持球四号位造杀伤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当没有足够体型的球员与其对抗时,洛夫顿的优势尤为明显。即便是周琦这样的本土内线,若防守注意力不够集中,也无法完全限制他的冲击力。长期关注上海男篮的球迷都能注意到洛夫顿的一些假摔动作,有时与对手的对抗看起来略显夸张。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面对对手严密防守时的一种反应。

在上海主场与辽宁的比赛中,洛夫顿在与鄢手骐对抗时的倒地动作引发了争议。但这也反映了洛夫顿在面对防守时的情绪化和反应激烈。也许这也是他在青岛主场被认为是假摔的原因之一。

上海男篮教练组频繁使用洛夫顿,而他也经常需要面对2-3人的包夹或协防。当他认为对手有犯规动作导致自己无法高效终结进攻时,向裁判抱怨就成了常规操作。尤其是当对手有目的地防守洛夫顿时,这种抱怨更为频繁。

不少球队已经开始尝试以一对一的方式“单换”洛夫顿,如新疆的艾孜买提。这似乎成了打上海的最佳防守策略。只要不让洛夫顿舒服地接到球权,他在攻守两端的专注度就会下滑,这甚至会成为一把双刃剑。

新赛季至今,除了在社媒上对裁判吹罚表示不满外,洛夫顿也在个人社媒上提到了自己在某场比赛中的低效表现。作为一名2002年8月出生的年轻球员,尽管他拥有出色的个人能力,但仍然不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球员,尤其是在首次参加CBA联赛时,他尚未完全适应每一场比赛对手的严密防守。这也是他首次打海外联赛时所面临的问题。上海男篮以绝对核心的地位定义了他,一旦他的表现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他的心态难免会受到影响。

因此,上海男篮若想在季后赛走得更远,不仅需要调整洛夫顿的心态和面对对手有目的防守时的策略调整,还需及时寻找和制定第二得分点。过分依赖洛夫顿的战术体系并不是长久之计。